匠心锤炼 技能锻造 持续成长的新时代产业工人——记十大产业标兵之白芝勇
高铁风驰电掣、公路四通八达、大桥飞架南北、广厦拔节生长……神州大地上,飞速发展的基建图景背后,有着产业工人的奋斗身影。
白芝勇,这位技校毕业生,在20余年的奋斗中,始终坚持毫米级的细心,以“技能变成本能”的追求,不忘初心,砥砺奋进,成长为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
思想引领 以使命担当的正能量诠释工匠精神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掀开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新篇章。
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批示精神,白芝勇就“当好一名产业工人,树一面好旗帜”下定了决心。作为一名党的十九大代表,白芝勇十分注重在学习贯彻落实和工作中起到模范示范作用,始终牢记组织重托,恪尽职守、勤勉履责,参加国资委系统党的二十大代表选举,作为中国工会十八大代表,积极为党的事业发展建言献策。
“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句话直抵我的心坎。当时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做有知识、精技能、会创新的先进模范。还要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工友同事,努力学习,热情创造,争做技能过硬、品格高尚的大国工匠……我想,当好一名技术工人,追求完美极致、追求精益求精,永无止境。我们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正需要这样的技术工人。这就是弘扬工匠精神的意义所在。”白芝勇在沪通大桥指挥部宣讲时说。
白芝勇的学习是真心、真学、真用。他始终孜孜不倦地学习党的理论,关注党的声音,他深入研读和领会党的百年历史、《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等,结合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紧扣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施工一线、广泛调研,真正了解基层工友所需所想,认真设置了《大国工匠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学习百年党史 弘扬工匠精神》等多个宣讲专题,让“党的理论”变成“家常方言”,“理论观点”变成“朴实道理”,“党的好声音”变成“百姓的心声”,先后在国资委团干部培训班、雄安新区等进行宣讲,特别是深入一线面向基层产业工人传递党的声音,推动“理论之氧”及时输送到国家建设一线的“毛细血管”中,默默坚守思想政治宣传阵地,在北京、陕西、山东、福建等多省市进行理论宣讲50余场,新闻联播、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纷纷给予报道。
他用自己的成长与进步生动形象地向党员干部群众阐释了工匠精神,在他的宣讲下工匠精神由抽象变得具体,工友们能听得懂,也能听得明白,真正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焕发出的政治热情转化为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
精炼技艺 将技能变本能的专注追求创造行业新标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劳动者,只要肯学肯干肯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掌握一手好技术,就能立足岗位成长成才,就都能在劳动中发现广阔的天地,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感受快乐。”白芝勇在工作中一直贯彻这一指示。
高铁施工要求精度高,尤其是轨道板整体道床的CPⅢ测量,精度误差要求达到3毫米以内。只有在这样的精度下,才能保证高铁在全天候的自然条件下安全高速运行。这3毫米的施工精确度,就由白芝勇团队来掌握。
测量就是每一毫米的细心。白芝勇说,“为保证这一毫米的细心,就要不断地学习和提升。”
仅仪器摆放这个最基本的、天天要做的动作:支好脚架、从仪器箱中拿出仪器,在脚架上架好,再调准,把这4个动作在40秒之内做完,白芝勇练了大半年。
从一分半钟练到一分钟,只需要几天;
从60秒练到50秒,花了一个半月;
从50秒练到40秒,花了半年。
“越来越难了,机械性地反复练动作已经没有多少提高的空间,原来的泡沫已经挤掉差不多了。40秒往下就非常难,每减少一秒,都要花很长时间,纯粹靠功夫。”
这个功夫,是头脑和方法。
“比如测量上的对中整平,教科书上教的都是‘先对中再整平’,重复多次也仍然还是‘先对中再整平’,但工作中,你可以一边对中,一边整平,手眼并用,一边手中调整着仪器上的气泡,同时眼睛看着仪器中心和测量点偏移了多少。”
“我天天做这个工作,按书本所说的做耽误时间且效率不高,我就要琢磨折腾,想想我能不能把它优化一下?很复杂的东西拆分来做,或者把几个东西合并来做,目的都是为了得到结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在京沪高铁的整体道床CPⅢ进行精密控制测量时,白芝勇遇到了一个难题:不论单人检测、两人复测、多人配合再次检测,每次误差都比较大。调整设备、多项方法检测也都无济于事,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白芝勇陷入了沉思。
就在一次次地检查设备时,白芝勇突然注意到一个问题:测量每次必须用的对中杆在设计时就有5毫米的误差,而整体道床的误差必须控制在3毫米。经过反复试验后,白芝勇发现对中杆正是症结所在。
但由于对中杆不管是缩短还是改造,都必将对杆身造成损伤,这样这件仪器以后可能在别的工作中也无法使用了,因此,他决定另辟蹊径。
方向明确了,办法很快就出来了。经过反复思量,白芝勇将一块切去四分之一角的正方形铁块卡在整体道床上,第一次检测,数据准确;再次检测数据准确!
这就是后来“多功能底座模板精调棱镜适配器”的原型,巧妙地利用了固定模具稳定性的特点,克服了脚架误差较大、高铁精度较高的难题,为高铁的精准、快速提供了又一个基础保证。
白芝勇用“每一毫米的细心”努力创新测量技术,追求工程测量精度,组织和参加攻克了竖井定向测量系统应用技术、长大隧道测量GPS定位技术等技术难关,推动了工程精密测量行业水平的发展。2015年4月,白芝勇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受到中央、国务院表彰。2017年,白芝勇当选中国共产党全国第十九届代表大会代表。2023年,白芝勇荣获中华技能大奖。
传承提升 内培外联千百个“白芝勇”走出来
一花引得百花开。中铁一局五公司长期以来,十分重视产业工人的培养,先后涌现出了三位全国劳模,50余名省级劳动模范。
全长3.6公里,接收钢环以及外体已经建设好,留给盾构机出来的误差范围限定在五六公分内,“出不好”价值上亿的盾构机就毁了……南京市纬三路过江隧道施工技术告急!
要知道国家规范也仅精确到10至13厘米,这绝对是挑战!GPS定位测量已经属于高尖端式精测,究竟如何才能做到更加精确?
那一段时间,他把心思全部放在了这个项目上。作为项目的负责人,他将工作室的优秀人才召集在一起,大家夜以继日地工作,他也从来不居高临下,遇到问题总是和大家一起探讨。面对争议,总是先停下来,把问题解决了再进行。
就这样,他带领着工作室的能工巧匠们,充分利用工作室人多智慧强的优势,你一言我一语,从提出多种方案,到对方案进行分析验证,从而得出了最佳方案。最终“天和号”盾构机以刀盘周圈平均贴合接收钢环10公分,误差1.2公分的高精度缓缓驶出长江南岸接收井,顺利完成过江隧道贯通。
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也正因是如此优秀的团队。2015年10月,“白芝勇技能大师工作室”被授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称号。这个工作室是五公司主动为白芝勇成立的,目的是发挥白芝勇技能技术革新优势和劳模带头引领作用,开展工艺工法研讨、课题攻关、技术成果推广、技能人才培训。2023年,2024年,中国中铁工程测量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两次大会,实现了工程测量领域的内培外联、纵向学习提高、横向理念转变,为行业水平的大幅度创造了机会,提供了平台。
截至目前,该工作室取得国家专利32项、科研8项、省部级论文25篇、工艺工法15项。他带领工作室成员从制度建设、责任文化、学习团队、班组管理等方面积极打造“学习型、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现代企业新型工作室,为企业培养了一大批青年技术骨干。
在白芝勇带领下,杨志、寿海峰等人逐渐成为专业骨干,多人被授予“陕西省技术状元”“陕西省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技术能手”荣誉称号,不仅他们个人脱颖而出,收入增加,也让更多职工看到了岗位成才这条路走得通。
“劳动谱写时代华章,奋斗创造美好未来。”二十多年来,白芝勇一路背着三脚架和仪器箱,在毫厘之间施展极致匠心,在他的身上,闪烁着“工匠精神”的时代光芒。
2017年白芝勇当选中国共产党全国第十九届代表大会代表
白芝勇(右一)与其他产业工人代表聚在一起热议报告
大国工匠党史学习教育宣讲
宣传贯彻中国工会十八大精神
导师带徒
2024年3月陕西省总工会副主席王永岗一行白芝勇技能大师(劳模创新)工程室调研指导
2023年10月27日,中国中铁工程测量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技术交流研讨会
白芝勇现场教学
精测者白芝勇
五公司项目施工现场产业工人休息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