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地处腾格里沙漠边缘,“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是这里大多数时候的真实写照。夏天,这里炎热而干燥,气温常常飙升到40°以上,空气中弥漫着沙尘被烈日炙烤后的干燥气息;冬天,气温骤降,零下十几度是常态。在这片条件艰苦的土地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克服恶劣天气,战高温、迎风沙、斗浮尘,加班加点地为银巴铁路早日开通全力奋战,他们是中铁一局市政环保公司的员工。席茜,就是这群人中的一员。
参加工作的九年以来,席茜参与过市政、公路、水利、铁路等各类工程建设,在不断迎接挑战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自己。从新疆沙湾第一次进疆时的害怕与恐慌,到雄安项目体会第一次审计完成时的喜悦,从宝兰铁路辗转哈密茫茫戈壁,再到参建银巴铁路,她宛如一朵顽强拼搏的玫瑰,盛开在苍天般的阿拉善。
实字当头干为先
2022年7月,银巴铁路刚开工,从人员进场到天气上冻,有效施工时间仅有4个月,时间紧任务重。现场勘察、前期策划、组建项目部、建设拌合站、清红线、修便道,项目大多数职工都身兼数职,忙得不可开交。席茜作为商务部负责人,积极策划落实任务包划分,优中选优选择分包方跑步进场。8月末,项目部完成全线第一家中心试验室和第一家混凝土拌合站的建设和验收,为项目率先完成全线第一桩、第一台、第一墩等多个全线第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面对全新的环境、全新的挑战,她没有退缩,而是以“双脚踩在泥土上”的工作作风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她积极参与项目前期策划、商务策划、分包策划的方案编制,对项目建设总体谋划;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她主动组织成本测算、强化量差分析、经济活动分析、价差研究等工作,强化过程跟踪,为项目创效奠定坚实基础;通过严控进场队伍数量及质量,整体划分扩大分包体量,控制分包成本,减少过程纠纷,确保施工人员有效运转。
要确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桥涵工程的招标是关键。席茜与项目部研究后,将24个桥涵构筑物进行多标段划分,实行“桥涵+”的分包模式,以桥涵工程的实施为检验合作实力的基础,同时综合考虑后期路基附属、站场雨棚和房建工程等标段的投标,确保了项目快速实施。
11月初,阿拉善因疫情全面封锁,项目仅存银川一条运输通道,资源调配难上加难。席茜主动联系政府做人员进场申报,按照封控解封区域的时间不同,要求进场队伍跨省跨区域错峰协调劳务资源,积极与疫情防控指挥部门和队伍进行三方沟通行车路线,保障4个标段人员按时进场、物资及时供应。最终,项目部在11月15日停工前顺利完成全部桥涵工程建设,为来年路基施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开源节流创效益
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席茜最操心的,就是琢磨怎么为项目创造更大的效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她经常到施工现场勘察、研究合同、学习铁路工程变更指导手册。
一方面,她坚持在经营上细算“开源”账。她及时跟进改移道路、改沟改渠等可变更项,通过红石头中桥变更、导流堤及挡墙变更、巴彦霍德桥下变更、防护栅栏变更及调差等,预计为项目增收约900万元、路基填料过筛及土资源费新增300余万元。另一方面,她在成本上严把“节流”关。通过减少分包队伍数量,严格按照工序分解任务包,规避交叉施工,降低周转投入;她及时跟进现场,核算主材消耗,计算成本投入及利润空间,合理化分包单价,纵横对比分析,做到心中有数。在控制进场队伍数量的同时,她结合现场可开展的施工作业提前筹划,鼓励在场有施工经验的队伍“连续作业分包”,保障分包队伍的施工连续性的同时最大化自身资源配置利用率。相比新队伍的进场,降低了投入,保障项目利润的同时与分包队伍共同发展,为项目创效,为公司创利。
截至目前,银巴项目整体工期提前6个月,累计减亏接近2000万元。
不断学习提素质
工作中,席茜深知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得上节奏。因此,她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活动,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她坚持以解决问题为核心,选取实际案例和大家共同协商、共同进步。
“有时候晚上太忙太累,不想学习,但是看到席茜办公室的灯还亮着,也不好意思放弃。”身边的同事如是说道。在她的带领下,无论是技术负责人的成本意识,还是商务人员的独立工作能力,都得到了明显提升。
成功的秘诀,就是每一天都有进步,和身边的人共同进步。席茜有一个最让人敬佩的习惯,就是喜欢复盘。她经常复盘反思自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失误原因,从而研究更好的办法。她将自己的经验和心得毫无保留地分享给身边的同事。作为一名商务人员,她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工程建设和经济管理工作中。她的优秀表现得到了项目领导和身边同事们的认可和赞赏,多次被评为优秀员工和先进个人。在她的影响下,整个项目团队讨论项目难题、研究提质增效的氛围也越来越浓厚。
席茜,这朵盛开在沙漠边缘的玫瑰,正在阿拉善那广袤无垠的金色中倔强地绽放。
席茜在工作中
席茜在核算队伍月度完工情况